教学《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乡下孩子》所感

作者:袖梨 2022-06-30

引路,让孩子的表达更成功

——教学《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乡下孩子》所感

《语文课标》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其中,对1——2学段,提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为此,在教学《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乡下孩子》这两篇诗歌时,以文本为载体,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一、打开思维,让孩子的表达更成功。
在教学《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第三自然段时,为了打开孩子的想象空间,我问孩子们:歌声除了会领着盲婆婆走进田野,还会去哪?有了“田野”的铺垫,有的孩子们想到了“果园”,有的想到了“公园”,在此基础上,这些孩子的回答也激发了其他孩子的记忆,他们想到了“农田、荷塘”等等地方。接着,我又问孩子们,在果园我们能看到什么?孩子们回答:看到红通通的苹果、黄黄的柿子等等,接着问其他地方的景物,孩子们回答起来显得简单多了,因为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对春夏秋冬的景物进行过讨论,甚至写过话。这样,再来进行“歌声会领您走进……看到……”这样的表达训练,就等于是将两个问题进行组合,孩子们表达起来得心应手。
有了引路,孩子们的写话比较顺畅,写出的句子很真实。小小展示一下:
歌声会领您走进果园,看到柿子黄黄的成熟了。
歌声会领您走进农田,看到棉花白白的像云朵。
歌声会领您走进公园,看到枫叶红红的像一团火。
……
    二、回忆往事,让孩子的表达更成功。
“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如何让孩子们仿写这句话?我先让他们来说说自己的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事发生过,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起初,孩子们举手的不多,原因是记忆的闸门还没有被打开。于是,我告诉孩子们我的童年是这样度过的:我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玩捉迷藏、摸瞎子、造房子的游戏,还会和小伙伴们在野外玩过家家的游戏,还和小伙伴们相约学骑车。说到这里,孩子们的小眼睛亮起来了,也说玩过。这下子,记忆的闸门慢慢被打开了,他们纷纷告诉我,还会在冬天和父母堆个雪人、打雪仗,春天一起去公园划船、荡秋千,等等。最后,我再和孩子们探讨他们这个年龄和盲婆婆这个年龄的童年生活是不完全相同的,根据昨天晚上问爷爷奶奶童年生活的答案再来写话就不难了,瞧,下面都是他们的表达:
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和小伙伴一起去野外挑草的欢乐。
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冬天走河上冰的欢乐。
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用柳条编个草帽装解放军的欢乐。
……
三、仿写小诗,让孩子的表达更成功。
《乡下孩子》是一篇儿童诗,它写出了乡下孩子丰富多彩的游戏、劳动等生活场景。诗的词句优美而又不失童趣,意境清新又不失活泼,读起来仿佛看到了乡下孩子童年生活的鲜活画面。
我班很多孩子来自乡下,特别是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是借读生。为此,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体验,仿照文本的格式,引导学生尽情地想象,真情地述说,大胆地表达。从而加深了他们对课文丰富内涵的理解和感悟,而且让他们在语言实践中进一步感受了诗歌的语言美和节奏美,积累了句式,丰富了语言。
孩子仿写的小诗让我眼前一亮,孩子们能将现在的生活运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效果挺好的。
如:
采一束野花, 装点自己的房间 。 割一篮青草,  乐坏了可爱的小白兔 。
撒几把稻谷, 喂饱了可爱的小鸡 。折几根柳枝,   编织了美丽的花环 。
捉几条小虫, 撑圆了下蛋的母鸡 。放一个风筝,    放飞了美丽的梦想 。
挖几条蚯蚓, 逗乐了顽皮的小猫 。捉几只蟋蟀, 忙坏了调皮的男孩 。
感慨:有些孩子的思维比较局限,在特定的环境中如果没有老师的引路,想象的空间得不到更广的拓展,所以,我们给他们多一点扶持,就等于多给他们得到成功的机会,他们的自信就会多一点,离真正的成功就更近一点!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引路,对学生来说是一条学上的捷径,对老师来说也是一条教上的捷径,老师和学生同样能收获到轻松与愉悦。

相关文章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