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了好久,从艾瑞上看到一篇挺不错的文章《在线旅游:从细节入手挖掘沉默客户价值》,之所以说它不错,是因为贡献了两个不错的内容:沉默者和7% :93%。我对“沉默者”的理解是那种只会分享而不愿意主动贡献内容的人;7:93的数字则是一个最可信的调查结果。
去年的一天,老包同学告诉我,贡献者和分享者的比例平均是1:99,当时我觉得有些夸张了;前两天,我在群里说,贡献者和分享者的比例有没有可能按照28理论?结果招来一片反对之声,大多数人认为,即使把28理论作为一种美好的愿景也是过高的估计。
再某日,束航同学在群里问游多多的成刚,旅游网站如何做好互动(大概意思如此)?成刚的解释很精炼:前期做到有用,后期做到有趣。我给添补了一下,前期是针对分享者,后期是针对贡献者。这句话本身是否还要商榷的,这里我不想多说,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于“贡献者”的吸引,将是旅游网站能否长期生存的关键。
其实做好一个旅游网站,说难也难,说不难确实也很简单。这句话怎么理解?如果你仅仅想做好一个让别人来分享的网站,那么就上内容好了,因为看的人一定会比写的人多嘛,这种网站是很简单的;但要是你不仅想让别人分享,而且还想让别人来贡献内容(WEB2.0的概念),这就很难了,因为写的人要比看的人少的太多。
在这之前,我一直认为,乐于贡献的群体,在整个网民群体中,是占有一个固定比例的,甚至是一个固定的群体。一个成功的网站,必然是对“乐于贡献的群体”的吸引力很强。然而,要想吸引并把控住这样的群体,显然过于困难。相比之下,如何唤醒那些“沉默”的分享者可能显得更加容易一些。因为分享者并非没有贡献力,而是他们的贡献力还在“沉默”中。
如何来唤醒这些还在“沉默”中的分享者的贡献力呢?通过我最近看的一些网站之间的对比,我有以下的一些想法,写来,供大家参考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