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悠悠几千年,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但女子对美的追求却延续至今,生生不息。今天,女人们的梳妆台上总是被各种瓶瓶罐罐挤满,粉底液、眉笔、眼影、口红是一样都不能少,烟熏妆、网红妆、韩式清新妆也是层出不穷;而穿越至古代,女人对妆容的重视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何以如此说呢?现在女子化妆讲究的是有妆胜五妆,意在告诉别人:“本姑娘可是天生丽质呢”,以清新自然为主,一般的生活妆,简单画下眉、眼线和唇部,略施粉黛即可。而古人可就不一样了,以唐代女子的妆容来说,就包括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点面靥等几大步骤,而且仅眉毛这一项,就有几十种眉型之多,名目着实让人眼花缭乱。
唐代女子的化妆步骤
不过,我们在画古风插画时,并不是每个步骤都是必须的,运用得比较多的主要是三大点:花钿、眉妆、唇妆。所以,这里小编会重点讲这三种妆容的特点及其应用。
古代女子妆容分为三大块:眉妆、唇妆、面妆(指五官之外的面部其他部位的妆饰,主要包括额黄、花钿、斜红、妆靥)
【花钿】:额间一笔,妩媚点睛
花钿,属于额妆,尤盛于唐代。其形似花,但也并非完全囿于花朵的形状,有月形、鸟形、叶形等等,当然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应该是梅花妆。
唐代流行花钿(图出自浅鱼《古风动漫人物CG绘画技法》)
这或许是因为梅花妆背后有着一段广为流传的浪漫故事――“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这个画面,想想也是极美的,美人闭目沉睡,一朵梅花轻落于额间,和《红楼梦》中史湘云醉卧芍药荫颇有几分意境相通之意。这个故事也是花钿由来的传说之一。
湘云醉卧芍药荫,被公认为《红楼梦》最美的场景之一
古人制作花钿的材料之奇特让人咋舌,除了直接取大自然的花饰之,还有金箔、鱼腮骨、虫翼、彩纸、羽毛等等,颜色包括红、绿、黄三种,以红色居多。
花钿虽只是美人额间一笔,但明显已融入到古人的日常生活中。落在一些富有才情的诗人眼里,便酝酿了一首首或欢乐或哀婉的诗词。一句“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写尽了唐代美人杨贵妃在马嵬坡被赐死时的凄凉之状,额间的花子落在尘土里、金钗散落一地,却无人收起……
到了宋代,随着崇尚淡雅之美风气的兴起,浓艳风格的花钿逐渐失宠。到了元代,花钿终究淡出了女子的妆台。
宋代面饰,最有特色的要属数历代皇后像中各位皇后的面贴珠钿了
古代女子的额妆,除了花钿,还有一种将额头涂成黄色的面饰“额黄”,这种面饰出现的年代比较早,现在我们在古装剧中似乎也很少看到,估计是和现代人的审美眼光太不相符了,导演们才不愿冒着收视率下跌的风险去尊重史实。
《校书图卷》(宋摹本)图中女子除了半涂前额以外,鼻梁部分也有涂黄的迹象。
在古风插画中,额黄也很少见到,偶而用之的是斜红和妆靥。
斜红又称晓霞妆,即女子在两鬓前或两侧太阳穴处各画一条竖起的红色新月形弯线。斜红的缘起,是魏文帝曹丕之宠妾薛夜来,一天夜里不小心头撞到屏风上,血流不止,愈后留下了两道疤痕。这疤痕非但没有让薛夜来的姿色减少半分,反而越发显得妩媚动人,魏文帝对她的宠爱日盛。宫里其他女人见了,为了博君王青睐,便纷纷开始效仿。
妆靥,靥原意为“酒窝”,这靥饰吧,说是古人觉得有酒窝的女人笑起来特别动人,但是酒窝是打娘胎里带来的,不能人人都有。所以呢,就有了人工酒窝,即嘴巴两边的小红点儿。
斜红,即在两侧太阳穴处各画一条竖起的红色新月形弯线(右图)
妆靥,即嘴两边的小红点儿,即为“人工酒窝”(左图)
其实在古代,上面提到的这三种面饰,除了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实用功能,即掩瑕,遮盖脸上的疤痕。古人虽没有咱们现在出神入化的整容术,能想到用妆容饰之,也不失为一种美丽的错误。
【眉妆】:七情之虹,演绎万千风情
眉被古人称为“七情之虹”,人的喜怒哀乐几乎都要牵动它,忧伤时会皱起,愤怒时会上扬,因此眉也成了绘画中表现人物情绪的重要部分。不同的是,古风插画中,因为要表现古人知书达理的一面,所以脸部的情绪波动一般不会特别大。这时候,怎样利用眉毛表现人物微妙的情绪,就非常考验你的功力啦!
图来自古风画师画措视频教程
除了表达情绪,眉毛也是最能体现人物气质的。在古代,眉装的名目和式样之多,世所鲜见,令今人真是自叹不如。不过,仅从眉妆式样的变化来说,只需抓住一个时间节点就够了,那就是唐代。唐代之前,女子喜画细峨眉,以秀丽悠长为美;唐之后,眉型也是以细长为主。唯独在唐代,眉妆呈现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盛状,名见经传的就有阔眉、柳叶眉、桂叶眉、却月眉、拂烟眉等多种式样。
唐代的百变花式眉妆
接下来,小编就来介绍下一些古风插画中常用的眉妆吧。
【蛾眉】
蛾眉据说兴起于先秦时期,形状如蚕蛾触须,又长又弯。此后的长眉多是从蛾眉演化而来。《诗经》描写卫庄公夫人庄姜道:“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由此可见,眉妆是美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时候,一种妆容往往会因为美人本身而声名远扬,为后人所仿效,怕只怕大部分人多是东施效颦,无法将这美展现出万分之一。
齐姜,齐国的公主,后嫁给了卫国国君,是《诗经》中出现的第一位美人
【远山眉】
蛾眉因为《诗经》中的第一位美人庄姜而闻名于世,远山眉则是因为历史上另一位美人――西汉才女卓文君。提到她,估计很多人会想到她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以及她的横溢才情,不过她的眉色之美也是颇为时人仿效。《西京杂记》云:“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
远山眉细长而舒扬,颜色略淡,清秀开朗,其中蕴含的意境早已超越了眉所带来的外在美,而是掺杂一份若有似无的哀愁。正所谓“绝代佳人难得,倾国。花下见无期,一双愁黛远山眉。”
西汉才女卓文君,精诗文,善弹琴,她和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流传至今。“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便是出自卓文君的《白头吟》。
【柳叶眉】
柳叶眉,顾名思义,眉形如柳叶,两头尖,弯曲弧度较大。因眉尾上挑,给女性在妩媚中增添了一份英气。这种眉毛一直以来都非常受欢迎,竟成了今人对古代女子眉毛的统称了。
唐代名画《捣练图》,图中女子即为柳叶眉
【黛玉眉】
略懂些红楼梦的人,想必都对黛玉的眉印象深刻,曹雪芹在书中写道她与宝玉初见时,就通过宝玉的眼睛给读者展现了一个“病如西子胜三分”的女子,而这三分多就多在这眉与眼上――“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黛玉的眉毛,就好像挂在树梢上的轻烟,似皱非皱,藏着含着淡淡的哀愁;眼睛里好像含着晶莹的泪水,但眼泪还没掉下来……真的是非常传神的描写。见到这样的女子,从小在女儿堆里长大的宝玉也称之为“神仙似的妹妹”。
“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眉眼之间气质尽显
【桂叶眉】
前面介绍的都是长眉,也是古代女子眉妆的主流。不过,短眉也有其特色,比如盛唐时期,女子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为什么眉毛的这一笔要画在眉头呢?因为眉头是人情绪最直观的流露,一皱一展间,都在眉头展现。
唐人李长吉有诗句云:“新挂如蛾眉,秋风吹小绿”,把俏皮逗人的桂叶眉之小巧可爱描写得十分形象。
唐代名画《簪花仕女图》,图中女子即为桂叶眉
相比之前介绍的面饰,眉妆一直流行至今。只不过,古人好细眉,今人则更偏爱粗眉一些。这也许是现代女性日益独立自强所带来的影响吧。看来,两弯眉毛别有洞天,值得有心人细究。
【唇妆】红唇轻点,娇俏动人
古人云:“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形容一个女子肤色如雪、唇如明珠圆润。在诗词中,可以发现古人常用“点绛唇”来描写女子的唇妆。但不知你是否想过,为什么偏偏是“点”,而不是涂、抹这些动词呢?要知道诗人们遣词造句非常讲究,所以断然不会乱用。
其实,这反映了古人以女人的嘴唇红润娇小为美。“所谓点的意思,就是不将上下唇全部涂满。而是在下唇中间部位,涂成一大圆形点,借以改变原有唇型,使唇厚的变薄,嘴大的变小,看上去就像樱桃一样,娇小红艳,美丽动人”。而且,唇妆的样式随着时代的流变,也有诸多变化。
各个朝代的唇妆(图来自插画师白鹿儿art)
其实,现代大众对嘴的审美,还是偏爱樱桃小嘴的,比如现在流行的咬唇妆就是如此。
不知道有没有人对古人用来点唇的化妆品感兴趣,哈哈,这里就顺便提及一下吧。最初人们使用朱砂涂抹嘴唇,但因为其附着力差,容易掉色和着色、不均匀等弊端,后来人们改进了制作方法,在朱砂中加入了动物的脂肪,制成了最初的“口脂”。
直到汉代,人们才发明了我们现代人都知道的胭脂。胭脂除了点唇,最大的用处应该还在于涂抹脸颊。比如,《妆台记》就记载了几种胭脂妆:“美人妆面既傅粉,复以胭脂调匀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
很多影视剧中,我们常可以见到名为胭脂的女子,想来是希望自己如胭脂般明艳动人吧。
唐名画中脸上施胭脂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