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伪代码(即不被nginx支持),写在这里只是为了方便理解:
代码如下 | 复制代码 |
if ($remote_addr ~ "^(12.34|56.78)" && $http_user_agent ~* "spider") { |
这是等效的,并真实可用的配置
代码如下 | 复制代码 |
set $flag 0; |
例2
代码如下 | 复制代码 |
if ($request_uri ~ "xxx.php?xxx") { |
重点一 set $iftmp Y 将iftmp设置为Y,set命令是一个大大的亮点
重点二 还是set部分set $iftmp "${iftmp}Y" 在set里面 ${iftmp}Y将参数叠加一次,${iftmp}是一个大大的亮点.
$request_uri是客户端请求的完整请求路径,$http_user_agent是用户端发出请求的浏览器参数.
上面的if判断是一个简单防cc攻击的原型,一般普通的cc攻击会固定攻击页面,然后浏览器参数也大多不变,当前两个if参数同时满足后第三个if就直接返回给请求端400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