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又是一个学期即将过去,这几天我一直在班里的某个角落里坐着,看着这些二年级的孩子。看他们课间怎么活动,怎么做作业,怎么向别人借铅笔、橡皮,怎么和小伙伴说知心话……我发现原来张某某参加游戏时,动作机敏,头脑精明,这可和课堂上死气沉沉的他大不一样;朱某某呢,这个调皮邋遢的小家伙居然笑的如此可爱;吕某某这个“捣蛋大王”还挺会关心人的……
坐在孩子们中间,我看到了我以前所不曾发现的点点滴滴。他们是那么天真活泼、稚气可爱。每个人身上都有让人眼睛一亮的地方。我逐渐意识到,我所教育管理的不是一个个模子倒出来的符合某种标准的二年级小学生,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个性丰富的九岁左右的孩子。
是的,还只是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眼中的珍宝,都寄予了全家几代人的希望。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乖巧,门门功课得优,老师交口夸赞呢?但哪个九岁左右的孩子都跟小大人似的懂事,知道严格遵守每一项制度,每节课认真听讲,下课从不追逐打闹呢?老师究竟教育的是一群符合所有规范要求的学生,还是一个个天真未泯、个性分明的孩子呢?他们的年龄还小,贪玩是共同特点,好动或文静是个性特点。毕竟还是孩子嘛。但他们有不完全是孩子。他们是“学校”这个社会环境中的学生。社会要求人遵守制度法规,符合某种行为标准。“学校”要求“孩子”做一个“学生”,这必然要让这些孩子共同遵守一些制度,也给孩子们划分出了一些衡量标准。以成绩来分是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以思想品质来分是:好孩子、坏孩子、需要教育的孩子;还有其他的,如:聪明,听话,调皮,乖巧……
等等。我的脑中交替出现着这些问题,让我深思也让我反思。我该如何教育管理这些上了二年级的孩子呢?
常羡慕其他班级的同学与老师能打成一片,班主任工作又那么有成效。也想让孩子对自己“敬而不畏,亲而不昵”,乐意与我讲话,喜欢上我的课,能听进我的劝导。我努力让自己尊重孩子,关心孩子,多替孩子着想。但有时被这样的报告,那样的成绩,弄得失去了耐心和理智。处理问题简单了。能解决就解决,能下命令统一要求就下命令统一要求。结果呢?班主任工作是越想简单处理就越麻烦。越想少事,事情越多。规定这个规定那个,反而麻烦越多,不守规定的孩子也不见少。而最近呢,我尝试着少批评多鼓励,少责怪多表扬。放下心中高高的严严的标准不去看,而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细微进步上,放在孩子的各个方面的表现上,真诚的去表扬他们,欣赏他们。现在,作业本不用撕了,作业也写的漂亮了,规范了。下课了,和他们说说话,拉拉家常,打闹追逐的人也少了。他们展现给我更多的笑脸。我的几句好话,就让他们心花怒放,心甘情愿的重写作业,乖乖巧巧,认认真真地补习功课。
罗罗嗦嗦地说了一堆,都是脑中一闪而过的疑问和一些思索。但是边写边想却让我的心态平和冷静了不少。我现在明确的知道了一点,那就是放下老师的架子,放下分数成绩这张冰冷的面孔,多与孩子亲近,真正的去欣赏和发现他们。发现他们的长处,欣赏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我想没有哪个孩子不可爱,没有哪个孩子会讨厌老师。孩子信赖老师,愿意听老师的话,什么工作都好做。那我何不就做一个老师朋友,多给建议少给责怪。多给引导帮助,少给批评命令。而我现在只是改变了一下评价的方式,变“不好”为“还可以更好”,“怎么可以更好”就尝到了甜头,那为什么不沿着这条路继续走,继续摸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