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日志格式
很久以前,日志文件只有一种格式,这就是“公共格式”,许多人已经习惯于使用这种格式。随后出现了定制日志格式,而且看起来定制日志格式更很受欢迎,即使公共日志格式本身也重新用定制日志格式定义。本文介绍的就是如何随心所欲地定制日志文件的格式、如何让日志文件记录自己想要的信息。
定制日志文件的格式涉及到两个指令,即LogFormat指令和CustomLog指令,默认httpd.conf文件提供了关于这两个指令的几个示例。
LogFormat指令定义格式并为格式指定一个名字,以后我们就可以直接引用这个名字。CustomLog指令设置日志文件,并指明日志文件所用的格式(通常通过格式的名字)。
LogFormat指令的功能是定义日志格式并为它指定一个名字。例如,在默认的httpd.conf文件中,我们可以找到下面这行代码:
LogFormat “%h %l %u %t ”%r” %>s %b” common该指令创建了一种名为“common”的日志格式,日志的格式在双引号包围的内容中指定。格式字符串中的每一个变量代表着一项特定的信息,这些信息按照格式串规定的次序写入到日志文件。
Apache文档已经给出了所有可用于格式串的变量及其含义,下面是其译文:
%…a: 远程IP地址
%…A: 本地IP地址
%…B: 已发送的字节数,不包含HTTP头
%…b: CLF格式的已发送字节数量,不包含HTTP头。例如当没有发送数据时,写入‘-’而不是0。
%…{FOOBAR}e: 环境变量FOOBAR的内容
%…f: 文件名字
%…h: 远程主机
%…H 请求的协议
%…{Foobar}i: Foobar的内容,发送给服务器的请求的标头行。
%…l: 远程登录名字(来自identd,如提供的话)%…m 请求的方法
%…{Foobar}n: 来自另外一个模块的注解“Foobar”的内容%…{Foobar}o: Foobar的内容,应答的标头行%…p: 服务器响应请求时使用的端口
%…P: 响应请求的子进程ID。
%…q 查询字符串(如果存在查询字符串,则包含“?”后面的部分;否则,它是一个空字符串。)%…r: 请求的第一行
%…s: 状态。对于进行内部重定向的请求,这是指*原来*请求 的状态。如果用%…>s,则是指后来的请求。
%…t: 以公共日志时间格式表示的时间(或称为标准英文格式)%…{format}t: 以指定格式format表示的时间%…T: 为响应请求而耗费的时间,以秒计
%…u: 远程用户(来自auth;如果返回状态(%s)是401则可能是伪造的)%…U: 用户所请求的URL路径
%…v: 响应请求的服务器的ServerName
%…V: 依照UseCanonicalName设置得到的服务器名字在所有上面列出的变量中,“…”表示一个可选的条件。如果没有指定条件,则变量的值将以“-”取代。分析前面来自默认httpd.conf文件的 LogFormat指令示例,可以看出它创建了一种名为“common”的日志格式,其中包括:远程主机,远程登录名字,远程用户,请求时间,请求的第一行代码,请求状态,以及发送的字节数。
有时候我们只想在日志中记录某些特定的、已定义的信息,这时就要用到“…”。如果在“%”和变量之间放入了一个或者多个HTTP状态代码,则只有当请 求返回的状态代码属于指定的状态代码之一时,变量所代表的内容才会被记录。例如,如果我们想要记录的是网站的所有无效链接,那么可以使用:
LogFormat %404{Referer}i BrokenLinks
反之,如果我们想要记录那些状态代码不等于指定值的请求,只需加入一个“!”符号即可:
Apache日志:访问日志(一)
想要知道什么人在什么时候浏览了网站的哪些内容吗?查看Apache的访问日志就可以知道。访问日志是Apache的标准日志,本文详细解释了访问日志的内容以及相关选项的配置。
一、访问日志的格式
Apache内建了记录服务器活动的功能,这就是它的日志功能。这个《Apache日志》系列文章介绍的就是Apache的访问日志、错误日志,以及如何分析日志数据,如何定制Apache日志,如何从日志数据生成统计报表等内容。
如果Apache的安装方式是默认安装,服务器一运行就会有两个日志文件生成。这两个文件是access_log(在Windows上是 access.log)和error_log(在Windows上是error.log)。采用默认安装方式时,这些文件可以在/usr/local /apache/logs下找到;对于Windows系统,这些日志文件将保存在Apache安装目录的logs子目录。不同的包管理器会把日志文件放到 各种不同的位置,所以你可能需要找找其他的地方,或者通过配置文件查看这些日志文件配置到了什么地方。
正如其名字所示,访问日志access_log记录了所有对Web服务器的访问活动。下面是访问日志中一个典型的记录:
216.35.116.91 – - [19/Aug/2000:14:47:37 -0400] “GET / HTTP/1.0″ 200 654这行内容由7项构成,上面的例子中有两项空白,但整行内容仍旧分成了7项。
第一项信息是远程主机的地址,即它表明访问网站的究竟是谁。在上面的例子中,访问网站的主机是216.35.116.91。随便说一句,这个地址属于一台 名为si3001.inktomi.com的机器(要找出这个信息,可以使用nslookup工具查找DNS),inktomi.com是一家制作Web 搜索软件的公司。可以看出,仅仅从日志记录的第一项出发,我们就可以得到有关访问者的不少信息。
默认情况下,第一项信息只是远程主机的IP地址,但我们可以要求Apache查出所有的主机名字,并在日志文件中用主机名字来替代IP地址。然而,这种做 法通常不值得推荐,因为它将极大地影响服务器记录日志的速度,从而也就减低了整个网站的效率。另外,有许多工具能够将日志文件中的IP地址转换成主机名 字,因此要求Apache记录主机名字替代IP地址是得不偿失的。
然而,如果确实有必要让Apache找出远程主机的名字,那么我们可以使用如下指令:
HostNameLookups on
如果HostNameLookups设置成double而不是on,日志记录程序将对它找到的主机名字进行反向查找,验证该主机名字确实指向了原来出现的IP地址。默认情况下HostNameLookups设置为off。
上例日志记录中的第二项是空白,用一个“-”占位符替代。实际上绝大多数时候这一项都是如此。这个位置用于记录浏览者的标识,这不只是浏览者的登录名字, 而是浏览者的email地址或者其他唯一标识符。这个信息由identd返回,或者直接由浏览器返回。很早的时候,那时Netscape 0.9还占据着统治地位,这个位置往往记录着浏览者的email地址。然而,由于有人用它来收集邮件地址和发送垃圾邮件,所以它未能保留多久,很久之前市 场上几乎所有的浏览器就取消了这项功能。因此,到了今天,我们在日志记录的第二项看到email地址的机会已经微乎其微了。
日志记录的第三项也是空白。这个位置用于记录浏览者进行身份验证时提供的名字。当然,如果网站的某些内容要求用户进行身份验证,那么这项信息是不会空白的。但是,对于大多数网站来说,日志文件的大多数记录中这一项仍旧是空白的。
日志记录的第四项是请求的时间。这个信息用方括号包围,而且采用所谓的“公共日志格式”或“标准英文格式”。因此,上例日志记录表示请求的时间是2000 年8月19日星期三14:47:37。时间信息最后的“-0400”表示服务器所处时区位于UTC之前的4小时。
日志记录的第五项信息或许是整个日志记录中最有用的信息,它告诉我们服务器收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请求。该项信息的典型格式是“METHOD RESOURCE PROTOCOL”,即“方法 资源 协议”。
在上例中,METHOD是GET,其他经常可能出现的METHOD还有POST和HEAD。此外还有不少可能出现的合法METHOD,但主要就是这三种。
RESOURCE是指浏览者向服务器请求的文档,或URL。在这个例子中,浏览者请求的是“/”,即网站的主页或根。大多数情况下,“/”指向DocumentRoot目录的index.html文档,但根据服务器配置的不同它也可能指向其他文件。
PROTOCOL通常是HTTP,后面再加上版本号。版本号或者是1.0,或者是1.1,但出现1.0的时候比较多。我们知道,HTTP协议是Web得以 工作的基础,HTTP/1.0是HTTP协议的早期版本,而1.1是最近的版本。当前大多数Web客户程序仍使用1.0版本的HTTP协议。
日志记录的第六项信息是状态代码。它告诉我们请求是否成功,或者遇到了什么样的错误。大多数时候,这项值是200,它表示服务器已经成功地响应浏览器的请 求,一切正常。此处不准备给出状态代码的完整清单以及解释它们的含义,请参考相关资料了解这方面的信息。但一般地说,以2开头的状态代码表示成功,以3开 头的状态代码表示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用户请求被重定向到了其他位置,以4开头的状态代码表示客户端存在某种错误,以5开头的状态代码表示服务器遇到了某个 错误。
日志记录的第七项表示发送给客户端的总字节数。它告诉我们传输是否被打断(即,该数值是否和文件的大小相同)。把日志记录中的这些值加起来就可以得知服务器在一天、一周或者一月内发送了多少数据。
二、配置访问日志
访问日志文件的位置实际上是一个配置选项。如果我们检查httpd.conf配置文件,可以看到该文件中有如下这行内容:
CustomLog /usr/local/apache/logs/access_log common注意,对于版本较早的Apache服务器,这行内容可能略有不同。它使用的可能不是CustomLog指令,而是TransferLog指令。如果你的服务器属于这类情况,建议你尽可能地早日升级服务器。
CustomLog指令指定了保存日志文件的具体位置以及日志的格式。至于如何定制日志文件的格式以及内容,我们将在这个《Apache日志》系列文章的 后面几篇讨论。上面这行指令指定的是common日志格式,自从有了Web服务器开始,common格式就是它的标准格式。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虽然几乎 不再有任何客户程序向服务器提供用户的标识信息,但访问日志却还保留着第二项内容。
CustomLog指令中的路径是日志文件的路径。注意,由于日志文件是由HTTP用户打开的(用User指令指定),因此必须注意这个路径要有安全保证,防止该文件被随意改写。
补充
一、apache日志按日期记录
在apache的配置文件中找到
ErrorLog logs/error_log
CustomLog logs/access_log common
Linux系统配置方法:
将其改为
ErrorLog “| /usr/local/apache/bin/rotatelogs /home/logs/www/%Y_%m_%d_error_log 86400 480″
CustomLog “| /usr/local/apache/bin/rotatelogs /home/logs/www/%Y_%m_%d_access_log 86400 480″ common
Windows系统下配置方法:
#ErrorLog “|bin/rotatelogs.exe logs/vicp_net_error-%y%m%d.log 86400 480″
#CustomLog “|bin/rotatelogs.exe logs/vicp_net_access-%y%m%d.log 86400 480″ common
第一次不知道设置480这个参数,导致日志记录时间和服务器时间相差8小时,原来是rotatelogs有一个offset参数,表示相对于UTC的时差分钟数,中国是第八时区,相差480分钟。86400是表示1天。
附rotatelogs说明
rotatelogs logfile [ rotationtime [ offset ]] | [ filesizeM ]
选项
logfile
它加上基准名就是日志文件名。如果logfile中包含’%’,则它会被视为用于的strftime(3)的格式字串;否则,它会被自动加上以秒为单位的.nnnnnnnnnn后缀。这两种格式都表示新的日志开始使用的时间。
rotationtime
日志文件回卷的以秒为单位的间隔时间
offset
相对于UTC的时差的分钟数。如果省略,则假定为0,并使用UTC时间。比如,要指定UTC时差为-5小时的地区的当地时间,则此参数应为-300。
filesizeM
指定回卷时以兆字节为单位的后缀字母M的文件大小,而不是指定回卷时间或时差。
永劫无间手游测试服 安卓版v1.0.262342
下载永劫无间手游台服 安卓版v1.0.262342
下载永劫无间手游国际服 安卓版v1.0.262342
下载永劫无间手游豌豆荚版 安卓版v1.0.262342
下载曼德拉男孩 最新版v2025.1.1
曼德拉男孩是一款专为女性玩家准备的治愈类恋爱游戏,在这里玩家
游戏开发者无限金币版 最新版v1.0.16
游戏开发者内置菜单版是一款非常好玩的模拟经营类手游,内部有功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内购版 最新版v23.7.3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免广告是一款非常好玩的模拟经营类手游,无需看
我的世界某不科学的空岛下载mcbbs 最新版v隔壁老王
我的世界某不科学的空岛整合包是一款像素风格的模拟沙盒游戏,该
洗衣店模拟器无限钞票免广告版 v2.2.2
洗衣店模拟器无限钞票版是一款模拟经营类手游,玩家们将在游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