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副画面打动了我和我的学生,同时也令我们心之神往。玛利亚老师的课堂让人愉悦、让人温暖、让人感到生活的美好。作为一名小学音乐老师,我同样希望自己能像玛利亚老师那样,在音乐课堂中,用音乐启迪孩子们美好的心灵,用我们的爱和责任把音乐的美带给所有的孩子。
然而基础教育中的任何课程,只要是一门学科,必然会有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因此,对于音乐教育来说,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必要的,这既是人的整体素质中的音乐素质的一种需要,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奠定了基础。这不禁令我们感到困惑,审美体验与知识技能如何较好地融为一体呢?
问题分析:
1、过分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倾向。
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有些唱歌教学所关注的仅仅是唱歌知识技能的反复而枯燥的操练,这不仅忽视了学生主体情感、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更违背了《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的“音乐课程的过程与方法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感受与体验’”。
课例: 曾听一位老师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彩云追月》一课,教唱过程中,学生第一遍聆听音乐后,教师就开始引出歌曲中大量的切分节奏,并详细地讲解切分节奏的相关知识,随后带领学生唱节奏、拍节奏等。整节课大部分时间在进行枯燥的节奏训练,摈弃了音乐的审美体验,音乐课堂显得苍白无力。
2、课堂注重感性实践,却过分淡化了知识与技能。
由于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课堂上有的唱,有的跳,有的奏,看上去很热闹,可最终学生却并没能唱好歌曲。
课例:曾听一位老师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欢乐的泼水节》一课,课堂上学生拍节奏,看视频,加入“哟哟泼水喽,泼泼泼呀泼”进行表演唱等。一节课有唱,有跳,有奏,看上去非常热闹,可细细品味,学生到最后并没能唱好歌曲。不禁感触:这种种看似热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明显的形式主义倾向,淡化了知识技能,音乐课堂显得华而不实。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那么,如何在我们平时的教唱过程中巧妙地将审美实践与理性认知融为一体,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既能享受音乐的美,又能掌握知识与技能?笔者认为这需要我们改变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式,把其放在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同情感、态度、兴趣等因素紧密融合,并看重学习知识或获得技能的方法与过程,这样才能使我们的音乐课堂变得更加扎实而有效。在平时的不断探索与反思中,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做法:
一、创设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在情感体验中为认知学习作好铺垫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要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富有感情地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受到美的愉悦、美的熏陶。”笔者认为,情境创设的内容应该为认知学习服务,因此选择有价值的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创设, 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例:在执教《树叶儿飘飘》这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能用优美、轻柔的声音表现这首歌曲,我在教唱歌曲之前创设了一个舒缓、柔美的情境:首先让学生想象并描述树叶飘落的感觉,描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创编各种轻柔的动作进行表现。随后,引导学生在一首旋律动听、柔美的轻音乐声中欣赏落叶的画面,感知落叶的美。最后,师生共同伴随音乐表现树叶儿飘落的情景,并大胆想象自己扮演的这片小树叶飘落到了什么地方,进而引出本课歌曲《树叶儿飘飘》。因为有了这段情境导入,学生们很快进入了课堂学习的氛围中,在接下来的学唱过程中,学生们顺其自然地会用优美、柔和地声音学唱歌曲,再也不需要教师在教唱过程中反复强调用怎样的声音进行演唱。
经过反思与实践,笔者认为情境式教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形象生动的生活场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促进学生的认知学习。那么如何创设真实有效的情境呢?为了寻找答案,笔者翻阅了许多与音乐教学相关的书籍,从而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1、运用语言,渲染情境
我们常说“语境”也是创设情境的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在教学设计中,特别是低年级,要注意用生动形象、拟人化的语言描述单调的音乐知识,用语言创设情境。例如:在教学生认识时值长短时,我边演示边说:“一个空心的圆,好像她蜷成一团慢慢地唱歌,是四拍;当她变成实心的,伸出脚来走路,就快了,是一拍;当她脚上安一块滑板时,就更快了,是半拍。”充满童趣的话语,无疑会让学生轻松快乐地进入学习情境,使他们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学到了音乐知识。
2、联系生活,再现情境
音乐课堂可以回归生活,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也是创设情境的一种方法。曾听一位老师执教《亲爱的,回声》这一课。课堂开始,师说:“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跟大家问好。”同学们一听,各个都很好奇。师接着说:“老师想用回声的方式跟你们问好,谁能来说说自己对回声的了解。”当问题回归到生活中时,孩子们各个都争先恐后地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啦。最后,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总结回声和原声的内容完全相同,而所表现出的力度却不同,原声强,回声弱。最后,同学们和老师共同完成了回声问好。这位教师善于联系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教唱环节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借助多媒体,展现情境
现代多媒体技术为情境教学插上了翅膀,声像结合的技术给予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在执教一年级《再见吧,冬天》这一课时,歌词中的“再”字需要保持三拍,由于低年级小朋友音乐素养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唱过程中,学生始终不能准确保持长音的时值。课后,我不断思考,尝试用课件创设一个雪花飘落的情境,歌词中每个字的拍数对应着相应的雪花片数。再次执教这一课,在教唱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我为孩子们呈现了一幅雪花图,小朋友们瞬间被这些晶莹剔透的小雪花吸引住了,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赞美声。在接下来的教唱过程中,小朋友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我们通过边唱边点雪花的方式进行学唱,很快孩子们便掌握了长音的保持。在这样的情境中,点雪花完全取代了打拍子地位,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枯燥无味的乐理知识。
二、设计符合音乐本体特性的音乐活动,在情感体验中进一步深化认知学习
新课程背景下,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不是要淡化、舍弃和割裂,而是要以一条既符合音乐本体特性、又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方式呈现出来。所以,音乐教师要善于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仔细分析教材内容,熟悉、吃透教材的内容,挖掘、整合教材内涵,将枯燥、繁杂的知识技能融合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兴趣,使学生在自主的音乐活动中学习、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
那么设计哪些实践活动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呢?为了寻求答案,我翻阅了国外音乐教育家相关理论资料。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关注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开发,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不会把学音乐当成一种负担或功利,而会全心身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中来,用他们肢体、语言、乐器自由地演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世界。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节奏和力度的感受完全依赖于运动,因此把身体的节奏体验作为学习音乐的第一要素。他强调“体态律动的目标是:在本课结束时不是能使学生说‘我知道’而是‘我体验’。以此引起学生的表现欲望,激活他们的情感世界,扩大他们的本能力量,并能迁移到生活中去。”
根据国外音乐教育家的教学理念,我觉得音乐活动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设计体态律动活动
音乐的一大特点就是它的韵律感,这是其他艺术所没有的,在音乐的流动中,我们也感受到身体的律动。因此,在听音乐的时候,要鼓励学生随着音乐的韵律而动,小到轻轻地晃动身体,大到随音乐舞蹈都是对音乐听觉思维的表现。
(1)通过体态律动,学生能准确地感受到音乐的情绪、速度等。
例如:在执教一年级《勤快人和懒惰人》一课时,请小朋友们随音乐自由律动,要求根据音乐情绪表现,在听动结合的活动中,学生感受到勤快人和懒惰人所表现出来的两段音乐速度不同,情绪也不同。
(2)通过体态律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例如:在执教六年级《唱着跳着走进你》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准确把握好长音时值,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在长音处加入声势伴奏,通过有节奏地拍手、跺脚、拍腿等动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较准确地把握歌曲的节奏。
(3)通过体态律动,学生能更轻松地掌握音准。。
例如:在执教二年级《时间像小马车》一课时,歌曲中有一句旋律是由中音DO到高音DO的音阶构成,歌词由“嗒”组成。小朋友学唱时,很难把握好每一个“嗒”的音准。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引导学生首先想象爬楼梯的情景,并用小手表现,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跟琴边用手“爬楼梯”边唱这句的旋律,加入动作后,我们会发现,孩子们积极性上来了,音也唱得更加准确了。
2、设计生动有趣的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是融音乐与游戏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它将枯燥的知识和抽象的音乐符号融入有趣的音乐游戏中,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例如:在执教《都睡着了》一课时,重点和难点是学生能掌握弱起节奏。考虑到弱起节奏是一个枯燥难解释的知识,因此我设计了一个音乐游戏:老师扮演小魔仙,小朋友们扮演正在熟睡的小动物,当老师的魔法棒点到哪位“小动物”,那位“小动物”就创编一个伸懒腰的姿势。在这个游戏中,教师在强拍上使用“魔法棒”点击小朋友,而小朋友则在弱拍上做出伸懒腰的动作。通过这个音乐小游戏,孩子们在轻松愉悦地氛围中很快就掌握了弱起节奏,并能填入歌词准确地唱好歌曲的弱起节奏了。
3、设计创造探索活动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执教二年级《夏日的雷雨》一课时,在唱会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声音编织故事。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教室里有一些打击乐器(沙锤、双响筒、响板、鼓)和生活中的一些材料(报纸、塑料袋),请你们想一想,怎样利用这些编织成一个‘夏日雷雨’的故事?”同学们充满了好奇,个个都在敲击、摩擦发出声音,最后大家总结出:可以通过报纸、塑料袋的摩擦,表现大雨和小雨;可以用响板表现小雨滴的声音;可以用鼓表现打雷的声音。在了解到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最后由小组自由创编,编织属于自己的雷雨故事。通过对生活中生动有趣的声音场景的探索活动,学生学会用打击乐器和用多种声音材料创造和表现生活中的声音,加深对音乐要素、音响、节奏的感受和体验。
三、正确转变“教”与“学”的关系,增强课堂的实效性
《全日制音乐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即音乐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环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交互过程。而往往我们在教学中没有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容易出现左右学生的倾向:比如对音乐的体验,教师往往担心学生的体验会“跑偏”,因而简单地将自我体验的东西强加给学生。课堂提问时经常会出现“你有没有感受到这首乐曲很欢快?”、“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觉?”等问法。还有就是喜欢用自己的语言去解释音乐,把自己对音乐的联想与想象直接告诉学生。教学实践证明:任何一个教育目标的实现既离不开学生也离不开教师,师生双方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两者缺一不可。正确把握两者间的关系,才能更有力地推动音乐素质教育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在课堂上积极引发学生“思考”,运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加强感悟音乐的训练,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效。
在姿彩万千的艺术天地中,音乐是一条永无止息的河,它源自人类的心灵,经由生活的沉淀,幻化出精美的乐章。它的审美体验与文化认知,应是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生成和实现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使之积极地、创造性地参与审美实践活动,获得更丰富的审美体验,形成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塑造,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忍者必须死34399账号登录版 最新版v1.0.138v2.0.72
下载勇者秘境oppo版 安卓版v1.0.5
下载忍者必须死3一加版 最新版v1.0.138v2.0.72
下载绝世仙王官方正版 最新安卓版v1.0.49
下载Goat Simulator 3手机版 安卓版v1.0.8.2
Goat Simulator 3手机版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模拟游
Goat Simulator 3国际服 安卓版v1.0.8.2
Goat Simulator 3国际版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山羊模
烟花燃放模拟器中文版 2025最新版v1.0
烟花燃放模拟器是款仿真的烟花绽放模拟器类型单机小游戏,全方位
我的世界动漫世界 手机版v友y整合
我的世界动漫世界模组整合包是一款加入了动漫元素的素材整合包,
我的世界贝爷生存整合包 最新版v隔壁老王
我的世界MITE贝爷生存整合包是一款根据原版MC制作的魔改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