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经验分享

作者:袖梨 2022-06-30

教学片断:

1、 读题:第一天30个,每一天比前一天多5个,3天呢,5天呢?
师:题目一下子不见了,你能记得条件和问题吗?
生尝试回忆题目。
【反思:这里问这个问题觉得有些不知道做什么的感觉,一下子问出来还以为要教授列表格之类的策略和本节课的主旨有一些偏差,也浪费了一些时间。】
师追问:每一天比前一天多5个是什么意思?
生1:都是多5个。
生2:第2天比第1天多5个,第3天比第2天多5个,第4天比第3天多5个……
师总结:那么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同桌讨论
生:先求第2天的,再求第3天的
2、 练习:两种方法
第1种,表格法   第2种,一一列举(请生解释)
随机板书
【反思:这里沟通两种方法, 不断渗透让孩子感受到读题目、想意思、顺着推、做标记、回头看这几个过程。】……
整节课下来,让我们了解到首先应该明确这节课的目标是教孩子从条件想起分析问题,过程中应该让孩子从数量关系的角度去分析,建立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敏感度,从条件分析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打开孩子思路,让孩子利用多种方法去想去做。
陈玉梅老师这样说道:
师:你看明白了吗?谁来说?
生:根据有5个苹果,一共重100克,求出平均每个苹果重多少克,500除以5等于100克(出示PPT)一起来读一读。100克的苹果
生:根据一个20克的砝码,和一个100克的苹果,求出一个橙子有多重,20+100=120克
刚才同学们就是从条件想起,根据有5个苹果,一共重100克,求出平均每个苹果重多少克,再根据一个橙子比一个苹果重20克,求出了一个橙子的重量,这就是用从条件想起的方法解决问题。
师:再看第二个例子,同桌说说看。怎么列式?
像这样根据两个条件求出一个问题再根据两个条件求出一个问题,顺着条件一步一步的往下走直到求出答案,是我们从条件想的好方法,你会用这样的策略解决问题了吗?
2、教学“想想做做”第2题。
师:小猴在干什么?小猴在玩皮球,玩着玩着皮球就从16米的高度落下了,每次弹起的高度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老师也带了一个球,如果这就是16米的高度,谁来比划一下,皮球弹起后到哪儿呢?谁是谁的一半?皮球落下后又会弹起来,第二次弹起的高度又在哪儿呢?谁来比划一下?这时谁是谁的一半?大家理解了“每次弹起的高度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你会求第3次、第4次弹起的高度吗?纸上第二题你来解决它。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把前一次的得数除以2得出了下一次的高度
师:反馈、检验:每次弹起的高度是下落高度的一半吗?
这个答案对不对呢,我们还可以顺着条件来检查一下,16米的一半是8,8的一半是4,4的一半是2,2的一半是1,谁知道第5次弹起的高度是多少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
 

相关文章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