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大师,感悟现代与经典,促进成长
新北区春江中心小学 陈梦婷
与“现代与经典”零距离的约会,在19日一个略冷、却不孤单的早晨开始了……
这是一场美丽的约会。刚成为正式教师,我便有这样的机会!这种期待与激动的感觉真好。于是我带着学生般求知的渴望、牵着灵魂在行走着,现代与经典,我来了!
初识“现代与经典”,我便深切的感受到思想碰撞的火花,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谐课堂的展示,无时无刻不彰显着“现代与经典”的完美融合。
去观摩会之前就听说了王崧舟老师的诗意教学,而借助观摩会,我才真正的领略了王崧舟老师的风采,在王老师教学《去年的树》的整整80分钟里,整个会场中如午夜一般静寂,而整个课堂如同一部情感丰沛的文艺大片,给了每位老师深深的震撼。
一、 用爱的语言建构课堂
1.独特的价值指向
从王王崧舟老师上课的过程和他课后的反思中,我们看到了一位特别有思想的老师。王老师对这篇文章的解读,并没有被大众价值体系所营造的价值左右,而是运用自身生命经历对翻译文本进行了二度的创造,将文章的核心价值定位在了爱的主题上。正是因为爱,才有鸟与树之间相处的和谐;正是因为爱,才有鸟与树海誓山盟般的自我约定;正是因为爱,才有鸟对数那种孜孜不倦的爱的追寻;正是因为爱,才有鸟在烛光摇曳中对树生命影子的凝视。爱给了这个故事更深的内涵,爱让这个故事绽放出更加摄人心魄的魅力。
2.用语言指向扣住文本。
王老师在整个课堂中领着学生在浅近的语言丛林中穿越,用板书告诉学生,没有写外貌却能让人感受着特别,没有写情却能让人浮想联翩;没有写心理却能让人忧伤;哪怕只是朴素的语言,也能够叙述者简单而又至纯的故事,正是这样美的课堂,让大家体悟用浅近叙述着丰厚的文本密码。
二、 以用的理念建构课堂
《新课标》指出,引领学生的整体感悟,摒弃肢解文本进行臃肿的繁琐分析。王崧舟老师用他的课堂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1. 整体感悟
文本时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其精致之处在于各个部件的完美融合。王老师在带着学生初读感知课文的过程中,以粗线条将整篇文章分为三个版块:开头、过程、结尾。每个版块的感悟都纳入整体当中。王老师说,他始终坚信,文本语言总能给予学生生命心灵世界中有力的一击。这首次的一击,就是学生运用自身与文本语言碰撞的有效回响,王老师真正的做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2. 语言表达
王老师说,语文姓语,其本质属性在于语言文字的运用之中。任何文本的教学绝不仅仅是知道接受文本内容所传递的信息,而是在参透文本语言的表达之后,加以适当的文字历练。在王老师的课堂中,他一共设置了三次练笔。
第一次练笔,是在学生初识文本,文中的两个主人公作为朋友首次亮相时,此时学生对于文本世界的好奇必定会促使他们思绪飞扬。此处的练笔正好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理,让学生在思绪涌动时有机会写一写;第二次练笔是在故事情节的推动之中,填写提示语。王老师看到了文本中浅近的语言没有太多的赘述语言,而让学生写写提示语,这样以来,能够让学生完全沉浸在文本之中,让学生既训练了语言,又对文本进一步的加深感悟;最后一次练笔,王老师扣住文本中的细节:小鸟的两次“看”,鸟儿看着同伴渐渐消失的生命,灯光的摇曳,故事却已经结束,鸟儿的歌声还回响在耳边,此时学生的心中定是涟漪阵阵,这个时候学生肯定有话要说要写。
整堂课,不管是上课的学生,还是听课的老师都沉浸在一种美得诗意的享受中,真是特别佩服王老师的深情演绎。
近距离的聆听大师现身说法,走近大师,真的给了我许多的启发,让我学会更加智慧的驾驭自己的课堂,“现代与经典”的课堂如此的美,如此的真,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