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花”,不仅仅是指我们所熟知的诸如梅、兰、菊一类可以绽放出缤纷花朵的植物。这里的“花”,下至一棵纤纤小草,上至一棵遮天大树。在古人眼里,抒情似乎总少不了移情于物,借景抒情。在日月星辰等众多意象中,各种花草似乎为他们所钟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恐怕要数移情于物中当之无愧的代表之作了。更是揭示了“花”与“感”之间的丝缕联系,每逢“感时”,就连路边小花、林间小草都像是在暗自流泪了,其实小花小草哪有流泪一说?虽然从科学严谨的角度讲证明花草也是有感情的,但花草的感情哪比得人类的感情来得丰富?所谓“溅泪”,或许只是晨间草叶间沾上的点点露珠,在诗人眼里,竟也是小草读懂了自己内心的哀怨愁绪了。古人多愁善感的诗人还真不少,就像我们都熟悉的“莫道不消魂,人比黄花瘦”,后世多少年,人们都为这个身形消瘦、面容清秀的绝世女才人叫好,一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青梅”与少女羞涩的心里相交映,人面花面相共春色,一颗剔透少女心在花草的映衬下正如水晶般透明。
古人借花草,除了抒发感慨,惋惜等悲情外,外出游玩时,也总不忘了美丽的景色,如那首著名的“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读在口中,一片繁花似锦、姹紫嫣红的景象便跃然纸上。“压枝低”三字,仿佛可以瞧见春意盎然之时,怒放的花儿成团成堆的簇拥着,几乎把枝条也压弯了腰,隔着薄薄的纸张和千年时光的烙印,我们仿佛也能听见千年前的某个花园里,熙熙攘攘的开花声、嬉笑声、喧闹声,真可谓是,“满园春色关不住”!
花草作为古诗词中常用的一个意象,除了它的美丽被人们赞许外,它自身的一些生活习性,也常被诗人们引申、引用,来抒发诗人自身高洁的品质。如梅,梅在冬雪之时、百花尽凋零之际独自开放,这本是它自身的性质,它本是无心,却被有心的诗人发现,“遥知不是雪,惟有暗香来”,凌寒独自开放,正应合了诗人心中“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的思想,还有那首著名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里不仅抒发了对梅高洁品性的赞扬,也有对“开无主”的惋惜,这不正是诗人自身情感的写照吗?
总的来说,花草无情人有情。古代诗词人不但有情,亦是多情人。他们借花抒情,借花抒怀,却不知花草本无心,只是平添了愁绪。这可是“多情却被无情恼”!